三等奖(81项) |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作者姓名 |
1 | Sources of Chines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: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, 1987-2005(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:结构分解分析,1987-2005) | 杨 凌、Michael L. Lahr |
2 | Wiki知识元语义图研究 | 温有奎、焦玉英 |
3 | 西安高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| 张永春、张盈华、 唐 震 |
4 | 《周易》本经卦辞“小”义新论 | 吴国源 |
5 | 农村道路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影响力研究 | 李 丽、张乃侠、 闫淑荣 |
6 |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——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 | 张纯厚 |
7 | 陕西秦岭北麓地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| 陕西秦岭北麓地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|
8 | Effects of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on outpatient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medical institutions: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(互助医疗保险项目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——基于面板数据为例) | 周忠良、高建民、 薛秦香等 |
9 |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| 田高良、李留闯、 李 鹏等 |
10 | 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——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| 屈小娥 |
11 | 身体美学:西方与中国 | 张再林、李军学 |
12 | 延安文人的“公共空间”:社团与期刊 | 杨 琳 |
13 |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 | 李德昌 |
14 | 大江健三郎文学的时空美学——论《同时代的游戏》 | 霍士富 |
15 | 巫术研究与现代认同 | 王洪琛 |
16 | 曲江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|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|
17 | 西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轨迹 | 张阿利 |
18 | 美与丑之艺术本质论——化丑不能为美 | 赵小雷 |
19 | 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 | 庞永红、屈 健 |
20 | 中国古代斧钺制度的初步研究 | 钱耀鹏 |
21 |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模拟分析 | 张 龙、白永秀 |
22 | 南大吉与王阳明——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| 刘学智 |
23 | 1978~2008: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评论 | 侯甬坚 |
24 | 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 | 宋晓蕾、游旭群 |
25 |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 | 郝文武 |
26 |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 | 王墨耘、高 坡 |
27 | Cultural Norms Informing Other-Conscious Selfhood in Chinese Relational Worlds(从文化规范看中华人际型社会中的他人意识性自我心理特征) | 王茂金、戴婧晶 |
28 | 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张积玉 |
29 | 我国刑法中“其他”用语之探究 | 王耀忠 |
30 | 还原本真,各得其所: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关系新探 | 李万强 |
31 | 新闻策划及其误区 | 庞晓虹 |
32 | 关于商洛老龄化进程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探索 | 商洛市老年学学会 |
33 | 定制生产下的供应链网络竞争均衡问题研究 | 贾俊秀 |
34 | 父母教养方式: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 | 郑林科 |
35 |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兴衰探析 | 秦 燕 |
36 | 高管政治关联对公司慈善行为的影响 | 贾 明、张 喆 |
37 | 唐宋女性书法文化 | 常 春 |
38 |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 | 曹 钢 |
39 |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新探——劳动价值论的视角 | 胡仪元 |
40 | 真的探寻——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 | 韩鲁华、田翠花 |
41 | 技术创新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研究——以中国为例的经验分析 | 李从容、祝翠华、 王玉婷 |
42 | 影响西部农村选民投票决定的因素分析 | 朱金卫 |
43 | 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研究 | 杨忠泰 |
44 | 论神木医改对西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借鉴与启示——以公共服务的视角 | 刘 海 |
45 | 西安高新区万亿现代服务产业带发展对策研究 | 胡宏力、张运良、 张 蕾 |
46 | 在大学生中加强“民族苦难意识”的培养 | 李广生 |
47 |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| 袁晓玲、张宝山、 杨万平 |
48 | 国家特征、市场竞争与产业政策效率的决定 | 孙 早、王 文 |
49 | 知识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: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| 贾小玫、杨永辉 |
50 | 物理学中的三个“妖精”及其简单性和复杂性思想意蕴 | 王有腔 |
51 | 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之重构——从《<政治经济学批判>序言》出发 | 马文保 |
52 | 日本式单元化生产——生产方式在日本的最新发展形态 | 刘晨光、廉 洁、 李文娟等 |
53 |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 | 张保宁 |
54 | “纸张粉碎机”的层次结构 | 裴雨来、邱金萍、 吴云芳 |
55 |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 | 裴成荣、刘 怀、 王晓娟等 |
56 | 两宋《太平广记》流传与接受补证 | 成明明 |
57 | 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——兼评 《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》 | 于欣华、何宁生 |
58 |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| 王永智、刘建华 |
59 | 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| 翁玉莲 |
60 | 简析西安东岳庙主殿壁画艺术 | 高 明 |
61 | 《庄子》文化背景新论 | 刘生良 |
62 | 冷战期间美国对外“隐蔽行动”问题论析 | 白建才 |
63 | 疾病、卑湿与中古族群边界 | 于赓哲 |
64 | 动态表情对面孔启动效应的影响 | 王勇慧、张文娟、 边国栋 |
65 |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创新 | 王 继、郭 林 |
66 | 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——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 | 张映芹 |
67 | 国家声音与政治景观:《新闻联播》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| 许加彪 |
68 | 阅读识别身份:数字时代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| 南长森 |
69 | 对我国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机制的理论反思——基于权利救济的考察 | 张 姝 |
70 | 疑罪不诉的证据问题探讨 | 冯卫国、冯耀辉、 宋志军等 |
71 | 从《时务报》到《新民丛报》:梁启超党报思想向国报思想的嬗变 | 罗 朋 |
72 |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hina’s LandConversion Program on farmers’ growth and labor transfer(退耕还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 分析——以吴起、定边和华池三县为例) | 姚顺波、郭亚军、 霍学喜 |
73 | 和谐发展与社会正义 | 张周志 |
74 |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 | 吴群琪、孙启鹏、 陈文强等 |
75 | 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及其特点浅析 | 李延长 |
76 | 从三维角度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和谐技术观的构建 | 苏振锋 |
77 | 唐代中后期“地方独立化”问题初探 | 朱德军 |
78 | 关于构建中国病人权利保护体系之思考 | 谢 晓 |
79 | 中心城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管理——以西安市为例的研究 | 胡效芳、马 红、 刘荣花等 |
80 | 全真圣地重阳宫 祖庵碑林树奇葩 | 樊建武 |
81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总体方案研究 | 吴建南、马 亮、 阎 波等 |